法國作家卡繆(Albert Camus)的名著「瘟疫」講述 1940 年代阿爾及利亞大城被鼠疫侵襲、終至面臨封城的人性故事。Covid-19 才剛遠離我們不久,回想過去三年的生活,隱約覺得真實世界時常比虛構情節還殘酷且荒謬得多。在小說裡,被隔離的市民還可以到教堂參加講道活動,而實際生活中人們需要避免群聚⋯⋯相關的例子眾多,但完全不影響閱讀,反而給人更廣褒的思考空間。
其中一個場景,是主角們聚在房間裡喝酒解悶:
「這張唱片挺感傷,」藍柏說:「今天我已經聽了十遍了。」
「您這麼喜歡?」
「不是,是因為我只有這一張。」
他們說的曲子就是 「聖詹姆斯醫院 ( St. James Infirmary)」,是首 Jazz 標準曲,1920 年間已大受歡迎。原著已不可考、不過有一說它基於十八世紀民謠 「The Unfortunate Rake」,後來更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演唱版本,像是 Bob Dylan 的 「Blind Willie McTell 」便採用同樣旋律。其歌詞精簡,描述ㄧ個男子到醫院去探望他即將死去的女友。
Let her go, let her go! 讓她走,讓她走!
God bless her wherever she may be 無論她在哪,願神看護她
She can look this wide world over 她可以在這個廣闊的世界尋找
But she’ll never find a sweet man like me 但她不會找到像我一樣好的男人
雖然無法確定卡謬寫出這段劇情時的想法,但仔細檢視,我們會發現這首曲子非常貼切故事發展:死亡、以及更多的死亡。不光疾病造成死亡、而是自然界亙古以來的不變法則。由於出版年份恰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三年,也有人認為小說指涉的是納粹主義。在二十多年後(第一次出翻譯版的年份是 1969 年)的太平洋島嶼台灣上,也有人基於同樣精神、把「瘟疫」看作是當時的專制政權。這當然都合理,但我想卡繆想傳達的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是瘟疫,死亡始終近在咫尺。
Louis Armstrong 的滄桑嗓音,演繹出獨特韻味。
John Batiste 將蕭邦的夜曲改編成 Saint James Infirmary Blues 的開場,饒富創意。
Bob Dylan 在 Blind Willie McTell 也曾在現場演出中採用相同旋律,但影片已被上傳者移除。